賜子千金,不如教子一藝;教子一藝,不如賜子一名!起名網-助您輕松取好名。
? ?
寶寶起名 名字打分

從古至今姓劉的名人名單大全 河北工程大學畢業的名人

姓氏好名 起名網 0評論

從古至今姓劉的名人名單大全 河北工程大學畢業的名人

朱天軍,河北工程大學,車輛工程系主任,工學博士,副教授,碩士生導師。吉林大學汽車動態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訪問學者、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后,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汽車研究中心博士后。

朱天軍,河北工程大學,車輛工程系主任,工學博士,副教授,碩士生導師。吉林大學汽車動態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訪問學者、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后,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汽車研究中心博士后。

人物經歷

2000年09月畢業于河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車輛工程專業。

2005年9月獲吉林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工學碩士學位。

2010年6月吉林大學車輛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。

河北工程大學裝備制造學院講師。

現任吉林大學汽車動態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訪問學者,天津大學博士后。

劉姓是世界一大姓,不是因為其數量多,而是因為這是歷史上皇帝多的一個姓氏。

這個姓,從漢高祖劉邦開始,到五代十國,這一千多年的時間里,一共出了六十多位皇帝,這還不算那些小的。

因為,歷史上那些朝代名字只要帶上“漢”的,都姓劉。西漢東漢都不說了,三國時代的蜀漢,五代十國的后漢,北漢,南漢等等,都姓劉。此外還有東晉時期的前趙,南北朝的劉宋,它們也姓劉。算起來,劉姓統治的時間差不多得有600年,占了2000年封建王朝史分之一。

當初宋朝的《百家姓》之所以把趙排在一,就是因為趙姓乃是皇姓,那在整個的歷史中,劉姓自然是一大姓!

雖然,劉姓不是人口數量多的姓,但是也不少了。在新的《2018年全國姓名報告》中,劉姓人口7200萬,排名四,在其前面的分別是王,李,張!

所以從人口數量來講,王姓才是一大姓。而從歷史影響而言,則是劉姓了。

至于劉姓的起源,也是有很多種說法。不過大致都是在夏商周時期,也可以說是歷史悠久了。

早的一種是說劉姓源于祁姓,是帝堯的后裔,形成于夏朝后期,出自今河南魯山。

不過靠譜的一種乃是源于姬姓。姬姓是西周王族姓氏,我們都知道,西周推行分封制,大批王族子弟被分封到各地,其中一些諸侯領主,會以封地為姓。劉姓便是由此而來。

而劉姓為何會成長為人口數量四多的大姓呢?

這就得感謝我們的劉邦統治了,他開創了漢朝,讓劉姓成為了皇家姓氏。

這對于劉姓子弟來說有個好處,可以找很多老婆,生很多兒子。如此的開枝散葉,劉姓的人口數量暴增。像劉備就是吃了這個虧,雖然是中山靖王之后,但人家中山靖王后代太多了,所以這個稱呼不是太值錢。

當然,還有就是劉姓作為國姓,皇帝會經常將其當做榮譽,賜給某人。比如項伯,就是在鴻門宴上救劉邦的那位,后來就被賜姓劉。

還有匈奴人的姓,匈奴有著貴者皆從母姓的習俗,當時漢朝時常和親匈奴,所以許多匈奴貴族也是姓劉。像五胡亂華時期滅亡西晉的劉淵,其實他是匈奴人。

再還有許多少數民族,在取漢姓的時候,也會優先選擇這個姓氏,畢竟高貴嘛。比如南北朝的鮮卑獨孤氏,唐朝時期沙坨劉。

自己能生,外人又不停加入,劉姓自然而然的就越來越龐大,終成長到如今這樣的規模。

縱觀劉姓一脈,有太多的名門望族,比如漢高祖劉邦的彭城劉氏,漢光武帝的南陽劉氏,正所謂“河南帝城多近臣,南陽帝鄉多近親”,在南陽,那全是皇族血脈啊,貴族血統。此外中山劉氏,建陽劉氏,那都是人丁興旺,歷史悠久。

至于名人,那就更是數都數不過來。明君:劉邦,劉徹,劉詢,劉秀,劉備,劉裕

名臣:劉伯溫,劉墉,劉文靜

名將:劉牢之,劉琨,劉福通,劉永福

名家:劉向,劉禹錫,劉伶

列不過來了,各位自行補充!

這就是劉姓!

劉瑾(1451年—1510年),興平(今陜西省咸陽市興平市湯坊鎮王堡村) 人,明朝正德年間宦官。本姓談,六歲時被劉順收養,改姓劉,凈身入宮當了宦官。

弘治年間,劉瑾犯罪,被赦免后侍奉太子朱厚照。弘治(1505年),明武宗朱厚照即位,命劉瑾執掌鐘鼓司,劉瑾正式獲得官職。明武宗正德元年(1506年)初,劉瑾以進獻來博取明武宗的歡心,得以數次升遷,自此掌握大權,官拜司禮監掌印,被時人稱為“八虎”之首。

石家莊是歷史名城,名人很多,像劉建宏、周冬雨、牛莉、趙又廷、張梓琳、楊志剛、康輝、林依輪、 竇文濤都是石家莊人。

1、戰事家 樂毅

樂毅(yuè yì),生卒年不詳,子姓,樂氏,名毅,字永霸。中山靈壽人,戰國后期杰出的軍事家,魏將樂羊后裔,拜燕上將軍,受封昌國君,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。公元前284年,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,連下70余城,創造了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,報了強齊伐燕之仇。后因受燕惠王猜忌,投奔趙國,被封于觀津,號為望諸君。

2、西漢南越王 趙佗 石家莊東古城人

趙佗(越南語:Tri?u ?à;約公元前240年-公元前137年[1] ),南越武帝,恒山郡真定縣(今河北正定縣)人,秦朝南海龍川令,南越國創建者。原為秦朝將領,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。秦末大亂時,趙佗割據嶺南,建立南越國。前204年[2] 至前137年[1] 在位。

3、三國西蜀名將 常勝將軍 趙子龍 石家莊東古城人

趙云(?-229年),字子龍,常山真定(今河北省正定)人。身長八尺,姿顏雄偉,三國時期蜀漢名將。漢末軍閥混戰,趙云受本郡推舉,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。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,但不久之后,趙云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。趙云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后,在鄴城與劉備相見,從此追隨劉備。趙云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,先后參加過博望坡之戰、長坂坡之戰、江南平定戰,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、漢水之戰、箕谷之戰,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。除了四處征戰,趙云還先后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,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,以翊軍將軍督江州。除此之外,趙云于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,又于關羽張飛被害之后勸諫劉備不要伐吳,被后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,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。趙云去世后被追謚為“順平候”,其“常勝將軍”的形象被廣為流傳。

4、唐代著名政治家、史學家 魏征 石家莊晉縣人

魏徵(580年-643年2月11日),字玄成,巨鹿曲陽 人,唐朝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學家和史學家,因直言進諫,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“貞觀之治”的大業,被后人稱為“一代名相”。貞觀十七年(643年),魏徵病死。官至光祿大夫,封鄭國公,謚號“文貞”。 葬禮從簡。同年入凌煙閣。著有《隋書》序論,《梁書》、《陳書》、《齊書》的總論等。其言論多見《貞觀政要》。其中著名,并流傳下來的諫文表---《諫太宗十思疏》。

5、隋朝工匠 李春

李春,隋代造橋匠師?,F今河北邢臺臨城人士。隋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初(595~605)建造趙州橋(安濟橋)。唐中書令張嘉貞著《安濟橋銘》中記有:“趙州蛟河石橋,隋匠李春之跡也,制造奇特,人不知其所以為?!钡w州橋存世1400多年,堪稱建筑史上的奇跡之一。歷史悠久、結構奇特、造型美觀、居世榜首的趙州橋,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。李春成為、乃至世界建筑史上一位橋梁專家。

6、唐代著名詩人 劉禹錫 石家莊無人

劉禹錫(772年—842年),字夢得,河南洛陽人,自稱“家本滎上,籍占洛陽” ,又自言系出中山。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。唐朝文學家、哲學家,有“詩豪” 之稱。劉禹錫貞元九年(793年),進士及,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,為杜佑所器重,后從杜佑入朝,為監察御史。貞元末,與柳宗元,陳諫、韓曄等結交于王叔文,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。后歷任朗州司馬、連州刺史、夔州刺史、和州刺史、主客郎中、禮部郎中、蘇州刺史等職。會昌時,加檢校禮部尚書。卒年七十,贈戶部尚書。劉禹錫詩文俱佳,涉獵題材廣泛,與柳宗元并稱“劉柳”,與韋應物、白居易合稱“三杰”,并與白居易合稱“劉白”,有《陋室銘》《竹枝詞》《楊柳枝詞》《烏衣巷》等名篇。哲學著作《天論》三篇,論述天的物質性,分析“天命論”產生的根源,具有唯物主義思想。有《劉夢得文集》,存世有《劉賓客集》。

7、唐著名臣 李德裕 石家莊贊皇人

李德裕(787年-850年),字文饒,趙郡贊皇(今河北贊皇)人,唐代政治家、文學家,牛李黨爭中李黨領袖,中書侍郎李吉甫次子。李德裕出身于趙郡李氏西祖房,早年以門蔭入仕,歷任校書郎、監察御史、翰林學士、中書舍人、浙西觀察使、兵部侍郎、鄭滑節度使、西川節度使、兵部尚書、中書侍郎、鎮海節度使、淮南節度使等職。他歷仕憲宗、穆宗、敬宗、文宗四朝,一度入朝為相,但因黨爭傾軋,多次被排擠出京。武宗繼位后,李德裕拜相。他執政五年,外攘回紇、內平澤潞、裁汰冗官、制馭宦官,功績顯赫,被拜為太尉,封衛國公。武宗與李德裕的君臣相知也成為晚唐絕唱。宣宗繼位后,李德裕因位高權重,五貶為崖州司戶。大中三年十二月(850年1月)在崖州病逝。懿宗年間,追復官爵,加贈左仆射。李德裕死后,歷朝歷代對他都評價甚高。李商隱在為《會昌一品集》作序時將其譽為“萬古良相”,近代梁啟超甚至將他與管仲、商鞅、諸葛亮、王安石、張居正并列,稱他是六大政治家之一。

8、金代著名醫學家 李杲 石家莊正定人

李杲,字明之,真定(今河北省正定)人,晚年自號東垣老人,生于1180年,卒于1251年。他是醫學史上“金元四大家”之一,是中醫“脾胃學說”的創始人,他十分強調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,因為在五行當中,脾胃屬于中央土,因此他的學說也被稱作“補土派”。據《元史》記載“杲幼歲好醫藥,時易人張元素以醫名燕趙間,杲捐千金從之學”。

9、元朝文學家 蘇天爵 石家莊正定人

蘇天爵(1294年-1352年),字伯修,號滋溪先生,真定(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)人,元代文學家,史學家、理學家。嶺北行省左右司郎中蘇志道之子,至元三十一年(1294年)出生于一個世代為學,藏書萬卷的望族。少從安熙學,為國子學生,得吳澄、虞集、齊履謙先后為之師。延祐四年(1317年)參加國子學生公試,名列一。釋褐授大都路薊州判官。至正十二年(1352年),江淮紅巾軍起義,奉命參政江淮行省,總兵于饒、信。卒于軍中,年五十九歲。蘇天爵曾前后三度任職史館,參與實錄修撰,為后世元史研究留下重要史料文獻。同時,他在文學上有一定的成就,其詩文平易溫厚,樸實無華。在思想史上,也占有一席之地,他篤信理學,時時以倡明理學自命,是元代后期著名儒臣的代表,其政治思想無處不打上儒家思想的烙印。

10、金元杰出數學家 教育家 李冶 石家莊欒城人

李冶(1192~1279),原名李治,字仁卿,自號敬齋,真定欒城(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)人。金元時期的數學家、詩人。金正大末進士,辟知鈞州。金亡北渡后,流落忻崞間,常與元好問唱和,世稱“元李”。晚家封龍山(今河北省元氏縣)下,隱居講學。元世祖至元初,以翰林學士召,就職期月,以老病辭歸。能詩詞,有《敬齋集》,今有考訂之作《敬齋古今黈》40卷傳世。另著有《測圓海鏡》12卷(1248年)、《益古演段》3卷(1259年)、《泛說》40卷、《壁書叢削》12卷。李冶在數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天元術(設未知數并列方程的方法),用以研究直角三角形內切圓和旁切圓的性質。與楊輝、秦九韶、朱世杰并稱為“宋元數學四大家”。

11、明朝政治家 文學家 星 石家莊高邑人

星(1550~1627),字夢白,號儕鶴,別號清都散客,高邑(今河北高邑縣)人,明代散曲作家,萬歷二年(1574)進士。歷任汝寧推官,歷戶部主事、吏部考功郎中、吏部文選員外郎。明朝后期著名的政治家,官至吏部尚書,是東林黨的首領之一。

12、唐代詩人 李嶠 石家莊贊皇人

李嶠(645年-714年),字巨山,趙州贊皇(今河北贊皇)人,唐朝宰相。李嶠出身于趙郡李氏東祖房,早年以進士及,歷任安定尉、長安尉、監察御史、給事中、潤州司馬、鳳閣舍人、麟臺少監等職。他在武后、中宗年間,三次被拜為宰相,官至中書令,階至特進,爵至趙國公。睿宗時貶任懷州刺史,以年老致仕,玄宗時再貶滁州別駕。開元二年(714年)病逝于廬州別駕任上,終年七十歲。

13、唐朝詩人 李頎 石家莊趙縣人

李頎(690?—751?),字、號均不詳,漢族,郡望趙郡(今河北趙縣),河南潁陽(今河南登封)一帶人[1-2] ,唐代詩人。開元二十三年中進士,曾任新鄉縣尉,后辭官歸隱于潁陽之東川別業[3] 。李頎擅長七言歌行,詩以邊塞題材為主,風格豪放,慷慨悲涼,與王維、高適、王昌齡等人皆有唱和。

水滸中劉姓人物

劉太公:桃花莊劉太公,魯智深在桃花莊打了小霸王周通

劉唐: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一,天異星赤發鬼劉唐

劉高:清風寨正知寨

劉夢龍:金陵建康府水軍統制官,梁山一敗高俅時出場

劉仁:遼國陣營人物,兀顏光手下二十八宿將軍之一氐土貉

劉二、劉三:劉氏兄弟,解珍、解寶在對遼國的獨鹿山、青石峪戰役中遇到的獵戶

劉一:劉二、劉三的父親,已去世,只是被劉二提到

劉光世:北宋陣營人物,征方臘時出場的朝廷官員

劉赟:江南方臘陣營人物,三大王方貌手下八驃騎之一飛龍大將軍

劉以敬:河北王慶陣營人物,云安州兵馬都監

劉敏:河北王慶陣營人物,宛州守將

補充:另一個劉太公,劉太公之女被假冒宋江名號的歹徒劫掠,后被李逵、燕青救出。

展開剩余 0 %
點這--免費寶寶起名
發表我的評論
取消評論
表情

Hi,您需要填寫昵稱和郵箱!

  • 昵稱 (必填)
  • 郵箱 (必填)
  • 網址